THAD学术 | 前策划后评估专题 | 特色主题 | 清华设计系列讲堂全纪录
11月30日,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清华设计系列讲堂特色主题云分享第十场的“科研及极地建筑专题”线上讲座成功举办。当日,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建筑策划与设计分院院长、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中心副主任张维主持,建筑策划与设计分院建筑师李若星、建筑策划与设计分院建筑师吴冠德、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中心建筑师司桂恒 ,三位老师带来了精彩分享,以和各位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清华设计系列讲堂
01
基于生物医药建筑后评估的性能提升设计
李若星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策划与设计分院建筑师
02
海淀社区玄关系列策划设计
吴冠德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策划与设计分院建筑师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社区的出入口成为临时防卡口,我们选取典型老旧小区——梅园,进行首个小微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受到居民广泛赞誉。
2021年年初,应广大居民要求,街道政府决定对梅园“玄关”进行扩建。
而后对儿童上学安全路农大社区“玄关”进行建造,这里有6个社区居委会,13个出入口,最后选中了圆明园西路三号院南门。
儿童上学路上的问题主要有:人车混行,导致高峰期交通拥堵;缺乏临时避雨的场所,等候家长只能打着伞站在雨中;缺乏足够宽的人行道以供老人带小孩;缺乏儿童自行车停放的专用场地;小孩上下学走机动车道;缺乏保安临时休憩的空间等。
改造策略有:扩宽主要人行通道,重新梳理场地功能分区与流线;扩宽主要人行通道,重新梳理场地功能分区与流线;使用环保可回收材料+创新节点;保障居民通行,预制部件以最快速度完成建造等。
在玄关设计过程中,居民也参与了进来。如居民参与社区“玄关”宣讲会,儿童参与“我为社区绘车位”活动,家校共植“一米菜园”等。
从社区玄关建造,到居民参与方案探讨;从儿童安全路打造,到家校共育共绘社区停车位和共同种植共建劳动微课堂,在街道责师、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环境微改造力图小中见大,切实营造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03
三里屯太古里街区场所空间评估
司桂恒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中心建筑师
使用后评估指的是:建筑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性能进行的评估,该过程包含数 据获取、分析以及结果与评价标准的比对等环节。
“场所营造是一种培育或强化地方认同感的手段,尤其在城市区域,场所营造被用来重新定义公共空间的价值与质量,在《场所 而非空间》(Place Not Space)一书中,维尼科夫指出:场所营造的目标是将空间变成场所。
除了空间的尺度、要素外,在场所营造中,其创造的价值,成为了当下城市建成环境评估的另一重要内容。在原有的以尺度和要素轴组成的评估矩阵上,进一步拓展了价值轴,形成了立体的空间评估矩阵,不同的空间要素落位在矩阵中, 能够更清晰寻找从不同尺度、不同要素的指标对于场所营造中的价值所产生的影响。
活力维度主要探究场地激发活力的既有条件;生计维度主要考察场地中的经济活动及效益;宜人维度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用户对太古里各方面的评价,以及人们在其中的空间体验;韧性维度考察太古里应对不利事件的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04
问答环节
Q&A SESSION
张维:在生物医药建筑中,更关注的是什么?
李若星:在生物医药建筑中,健康、高效、灵活、可持续都是需要着重关注的,其中健康和灵活更加重要。
张维:在项目进程中,环保、低碳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吴冠德:使用了“纸筒”和“胶合木”这两种材料,弯力、压力、耐腐蚀的能力以及防水涂料实验等方面都进行了测试,确保纸筒和胶合木是非常合适快速建造玄关的材料。
张维:居民参与是如何配合的?
吴冠德:当地的社区以及居民参与其中,建筑师承载了技术方面的工作,更加着重于解决居民的真实问题。
张维:在项目进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司桂恒:我认为,在如何处理和周边的社区关系,以及带动社区活力这一方面使人印象深刻。
欢迎关注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新媒体矩阵!
THAD档案馆 | 城镇蓝图 精心营造 | 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分享
THAD档案馆 | 弦歌不辍 芳华待灼 | 教育建筑分享
THAD档案馆 | 百废俱兴 万象更新 | 城市更新项目分享
THAD档案馆 | 万象更新 不忘初心 | 乡村振兴建筑分享
点击“在看”
分享THAD的项目及最新动态
⬇⬇⬇